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十岁时候的模样,是聪慧,调皮,内向还是好动?
少年才起
现在,给大家欣赏一下苏轼十多岁时的创作,《夏侯太初论》“人能碎千金之璧,不能无失声于破釜。能搏猛虎,不能无变色于蜂趸。”
意思是说:一个勇敢如蔺相如一样的人,面对暴君强敌,敢持和氏璧以死相争,却也会因为瓦锅的猝然破裂,而失声惊呼。一个敢和猛虎搏击的人,也可能突然面对野蜂毒蝎时,而惨然失色。
十岁的苏轼竟有如此的见解和心境,首先当然是得益于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年少时对其“地狱级”文学训练,其实也预示了苏轼后面坎坷起伏,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。
神仙打架,斩获头角
嘉佑二年正月,被后世誉为“神仙打架”的千年第一龙虎榜的科举正式开始,为什么这么说呢?大家先来看一下参加这场科举的都有哪些人。
有兄弟情深,在历史上有很高地位的“二苏”苏轼,苏辙。有唐宋八大家的曾巩,有写下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世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横渠四句的张载,有“程门立雪”的理学大家程颐,程颢两兄弟等等。
在嘉佑二年中进士的人当中,后来有九位当了宰相,二十四人被立传。然而就是在这场群星璀璨的竞争中,苏轼竟被闹了乌龙,得了个第二名。因为宋朝的科举考试极其严格,不仅不记名,而且还需要专人撰写一遍考卷,防止主考官认出字迹。
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读到苏轼的文章时,被其惊艳,本想评个第一。但是欧阳修错把苏轼的文章认为是曾巩写的,因为欧阳修认为当下只有自己的弟子曾巩才能写出如此文章,为了避嫌,最后评了个第二。
深陷漩涡,裹挟前行
宋神宗熙宁元年,一场激烈的新旧两党竞争开始了,史称“王安石变法”。苏轼陷入了波谲云诡的风雨人生当中。苏轼作为反变法派的领袖和代言人,随着新旧党派权力的不断变换倾斜,人生轨迹也是蜿蜒曲折。
数次被贬,数次高升,起起伏伏,甚至差一点就做到了宰相,然而看清楚一切的他,拒绝了这次升迁,自辞出宫。但是最终还是没有逃离这场纷争的漩涡,始终被裹挟着,跌跌撞撞前行。
苏轼与其弟苏洵相约,功成名就,告老还乡,直至两人逝世,也没有如愿。家乡眉山的荔枝树,挂满了丹红,但终究没有等来归人。
正是两兄弟的依依不舍之情,想要早日隐退,实现约定,才有了传唱千年的《水调歌头》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
苏轼的爱情令人羡慕,梦醒时分,梦见妻子王弗的时候,苏轼提笔写下: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,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”
苏轼有效力疆场,以身许国的豪迈,才会写下:
“老夫聊发少年狂,左牵黄,右擎苍,锦帽貂裘,千骑卷平冈。”
生平趣事
苏轼好饮酒,却酒量不大,因为这还闹出过“投江自尽”的乌龙事件。
一次苏轼和朋友在雪堂饮酒,沉醉后回到家中,时辰甚晚,家僮酣睡,敲门无果。苏轼索性跑去江北,在江景下忽有所感,高歌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。
第二天这首歌传遍全城,人们都以为苏轼投江自尽了。当时的知州徐君猷作为苏轼的监管之人和好友,大惊失色,最后发现苏轼在临皋亭酣睡,鼾声如雷,不禁失声大笑。
心之释然,如沐春风
苏轼是在37岁之后开始写词的,从而开创了宋词的新时代,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,当时的年轻一辈,以争相拜访,以能拜入苏门为巨大荣耀。
苏轼的一生不可谓不精彩,也正是如此的翻涌,造就了苏轼的淡然和成就,前路辽阔,但并不平坦,遇事不决,可问春风,最后把自己变成春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