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文臣以“生晋太傅,死谥文正”作为一生所求,最高荣誉,那么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当然是从范仲淹之后。
现如今,提起丞相,大家总会想起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”的诸葛亮。提到文正公,自然想起的就是范仲淹。
文脉不断 风骨俱全
范仲淹在《灵乌赋》写下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”,也用一生去践行了自己所言。
二十六岁的范仲淹第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就发出过,“我辈读书人,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。”若不能成为宰相救国救民,就成为良医悬壶济世。
大中祥符八年,范仲淹进士及第,后被授职广德军司理参军,被安排到现在的安徽广德当官,任职期间,整顿冤假错案,扫黑除恶。因其政绩高升,调任江苏泰州,在此又大修水利,直至今日,江苏盐城市的范公堤还在诉说着范公的事迹。
三十九岁的范仲淹才从地方被召回京城,自此开始一生直谏,谏皇后,谏民生,谏奸臣,谏社稷,可以说没有范公不能说的,也没有范公不敢说的。
三军副总司令
公元1038年,范仲淹临危受命,前往西北守边关。在此,范公练甲士,修粮仓,养名将,北宋名将狄青就是范仲淹培养出来的。最后迫使西夏议和,不敢再犯边关。在此,范公写下了《渔家傲•秋思》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羌管悠悠霜满地,人不寐,将军白发征夫泪。”
庆历三年,五十三岁的范仲淹作为当时大宋的三军副总司令,开始了新政改革,十条新政是一剂猛药,可是就是因为太猛了,触犯了当时的士大夫集团利益。
萌生退意 自辞请乡
庆历四年,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就失败了,敌人太多了,阻力太大了,范仲淹萌生退意,自辞请乡,前往邓州讲学。
在此,范公写下了名传千古的《岳阳楼记》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
华夏千年,文脉群星璀璨,但在这浩瀚的星河中,必定有范公的一席之地。
何其所幸,我们现在的文化传承还未间断,仍熠熠生辉。
何其荣耀,有这么多巨匠为我们搭建这华夏文化底蕴,万古流长。